中文Tiếng ViệtEnglish





1.創會人在中國的福傳工作
 
           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下午五點四十分,暮色蒼茫中一位鬢髮皆白的老人,由西班牙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來到了台灣。他的健康情況並不允許他作長途旅行,但一股堅強的力量由熱愛中國、願儘快與中國人生活在一起的心念而產生的精神力量,卻支持著他完成了漫長的旅途。他下機的第一句話是:「中國是我的第二個祖國,從此將永不分離。」當時于斌機特地去機場迎接,他擁抱著這位白髮蒼蒼的老者,不停的說:「歡迎老兵回來」這確實是一位老兵,是一位有功於中國教會的傳教士、中國教會聖統的一員、一位宗徒的繼承人、道明會士、本會的創會人-―趙炳文總主教。
          主教是西班牙巴倫西亞省人,生于西元一八八八年〈民前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一九O六年十二月十日〈主教十八时〉,入道明會玫瑰省亞味拉初學院,開始修道生活:五年後〈一九一一年十月二日〉前往美國路易安那州攻讀神學;一九一四年八月轉往馬尼拉聖多瑪斯大學,同年十月二日於馬尼拉晋鐸、時年二十六歲。翌年七月二十八日來華,開始了他半生傳道救人的使命。首先在道明會創辦的福州揚光中學執教、兼公立學校教法文,其後兼管外橋教友六年。高師謙神父當時即在揚光學校念書、才十五歲,課餘時常與創會人在操場遊玩,或踢足球、或練習騎腳踏車,有一次創會人為他扶車時,突然放手將自行車用力推出,神父由車上跌下來,但從此高神父就有膽量騎車了。創會人有時教他西班牙語,他也會教創會人福州話,師生情篤。神父受恩師的薰陶才皈依聖教,得升鐸品。十年後,即一九二五年創會人接任揚光中學校長,福州市政府聘其為華洋脈災及貧民救濟委員,除了教育外,又開始了行慈善的事業。因為工作關係交遊甚廣,名噪一時。一九二六年五月十日教宗碧岳十一世將福州教區舊福寧府屬閩東五縣劃出,成立新教區,升任創會人為福寧教區首任宗座代牧,領「福撒拉」主教銜,十月二十四日在福州祝聖。十一月十八日抵達福寧就職,因主教座堂及公署尚未興建無正式居處,乃以一年時間巡視各堂區,施行中斷多年的堅振事並研究新教區的各種情況、擬定計划,準備大力推展教務。創會人深知推展教務之急是成立修院、培養本地神職人員,於是利用沒有神父的郵亭前堂區舊屋,因陋就簡成立小修院,招生三十人。修生自建操場、又無浴室,只得在井旁沐浴,生活雖艱苦,但日後鐸者卻有十四人。五年後,為紀念羅公文藻,始在其家鄉-羅家巷,興建規模宏大的新修院,除前述修生尚有二十人外,又另招新生六十人,結果雖因中日戰爭影只祝聖了兩位神父,但也為教造就了不少教友人才。主教巡視堂區時發現福安自明季開教、教友極為熱心,六位道明會聖人即在此殉道,另有道明第三會陳子東小姐經聖人嘉彼來指導,衝破難關,矢志守貞,成了八閩第一朵聖德之花,死後顯了許多奇,福安一縣受其影響,在家守貞的姑婆多達干餘人,平時協助傳教貢獻極大。主教此乃決心創立本地修女會,訓練這批決意修道的婦女。當三都澳主教公署及座堂落成之日,即在堂前山下興建修女院,完工之時已嫌其小,又另建可容兩百人的四樓會院,年輕姑婆多想加入,但為慎重起見,第一批只錄取了六人。主教為創立本會備極辛勞,曾因會典之事兩次遠赴羅馬,又邀請西班牙籍修女協助培育工作。一九三二年九月十九日,十一位玫瑰道明傳教會修女從西班牙抵達福寧教區,此即本會-福寧道明修女會的由來。首批六位修女,信德堅定、表現出色,大陸淪陷後都能一本初衷,堅定不移。

 

 
             一九三九年,主教祝聖了第一批七位福寧教區神父,〈故王導神父為其中之一〉時距主教晉牧後十三年,主教目睹自己親手培植的新血出現,又見本會已有三十餘位修女,心中無限快慰。主教在福寧教區二十五年任内,因教友慷熱心,主動維持堂區教務,不煩主教操心,乃能致力於建設,共建聖堂十九所、小堂五所,孤儿院兩間、學校四所、醫院三所,在戰亂中教育國人子弟,為流失所得人求得安身之地,為傷殘疾苦的人服務,此情此景令人深深念及耶穌善牧的慈懷。
 

 

          抗戰末期,沿海港口被日軍封鎖,物資奇缺、教區經費困難、又兼農產歉收,男女修院無法維持,修女院數度斷炊,有人建議暫時遣散修生,但主教斷然拒絕,對修女說:「傻孩子,大德蘭帶修女去設分院時,半路上座車翻落泥濘中,聖女卻大聲唱起歌來,同行修女怪她不知趣,聖女卻說:『已看到十字架了,分院一定成功!』無論再怎麼苦我們都要撐下去,男女修生都是教區的根基,絕不可再遣散!」為維持修院生活,主教將三都部分土地及其個人所有,連教友所送的浴巾、繡花枕頭等都變賣了,又將工人遣散,躬耕自種,以蔬菜、地瓜維生。主教雖自苦如此,但對親手創立的修會卻愛護備至:有教友養雞、送雞蛋給他,他都捨不得吃,叫人醃了送給修女;有人送來白米,主教第一個想到的也是修女,雖遭人批評也不以為意;又有一次送花生給修女,修生在物資缺乏中得此佳物大喜過望,但因守静默不能說話,只聽得一片吃聲,主教在旁目睹此景,不禁開玩笑說:「真像一群小老鼠。」幽默、和藹、慈悲,是主教的寫照,他對修女的關愛也正表現了聖道明的精神:本會七修女在來台後的困境中,不畏横逆、堅守召,實因創會人德範所致。
           一九四三年某日,日機在三都澳上空瘋狂投彈掃射,眾人避之不及,主教卻深恐座堂及修女院被毀,毅然站立于堂後廣場,仿效古聖梅瑟榜樣,平舉雙手作十字架狀祈禱,直到機撤退、當時各機關、學校、商店及民房都面自全非,座堂及修院附近也中彈,却連一塊玻璃都未震破,眾人驚呼奇蹟!只此一事即可出主教「身先土卒」「為眾人牧」的精神。
          一九四五年,教廷宣佈建立中國天主教聖統制,全國改為正式教區,主教升任福寧,一九四六年擢升為福州總主教暨福寧教區署理主教,兼管台灣教區,時年六十歲。主教在福州總主教三年任内,建了兩所聖堂、兩間醫院,以及一所女子傳道學校。黎培理公使曾促其在福州成立「福建聯合小修院」,一切就緒卻因中共入閩而無法實現。一九四八年,趙總主教於福州祝聖了七位國籍神父,同年山東陽谷教區牛會卿主教,接任福寧教區署理主教。世事變遷如白雲蒼狗,誰會想到:二十六年之後,白髮蒼蒼的趙總主教竟會定居在牛主教一手開創的嘉義教區!天主的計劃實在神妙莫測。

2. 創會人在西班牙為修會努力

         一九五〇年,時局日緊,主教遣送本會年輕修女及望會生等十三人,輾轉經港來台。一九五一年六月主教彼中共逮捕,理由是「提倡聖母軍」。半年後,被判驅逐出境,六十五歲的主教偕同兩位同會神父由福州徒步五日到廣,再由廣州乘車到香港,我國的資料展覽中,即有主教背負行囊、風塵僕僕抵達羅湖的照片。主教至香港後因身體衰弱入院療養。一九五二年二月十三日,主教康復後來台探神父、修女,修女見了他哭個不停,他好似了解修女的心事,平和的說:「不要哭了,外來的痛苦、打擊像雨水一樣,打在身上卻滲不透妳内心,只怕妳内心壞了,那才可悲。」主教在台灣只停留了兩星期,就取道馬尼拉飛回西班牙,從此一別就是二十多年。主教雖身在國外,對本會修女的繁念卻無日或止,福安醫院和總會院的興建也賴他資助才得以完成。
            自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七二年二十年間,主教一直擔任西班牙内戰期間,致命神父、修女、教友列品案件的代理審判官。一九五八年,總會院落成,當時的總會長賴菊姿修女感念創會人恩德,曾懇請主教來台,讓修女略盡反哺之心意,主教認為自己身體尚建,留在國外更能幫助修會發展,而婉言謝辭。一九六七年林少蒼神父赴歐,特往馬德里拜候主教,時因道明會重建,主教借住方濟會院四楼小室,八十高齡老者,仍自行提取行李上下,自己洗衣服,年老傴僂仍穿著舊日長衫,衣襟拖地極易絆倒亦無人為之修整:若外出遲歸、無人等候,只好到餐廳啃麵包、喝白水。回想昔日在福安時教友如爺爺,熱心侍奉無微不至,如今正需人照顧之時,卻是晚景悽涼。以敬老尊賢的中國人看來實不易接受,但主教卻處之泰然、毫不抱怨。神父見此情況、無限感慨,堅請主教考慮來台,惜因聖部不准未能成行,一再催駕也無結果,在台的修女只能日夜懸念,祈願上天保佑、終有再聚的一日。

 

 

             一九七三年八月下旬,第一屆國際道明會傳教士會議在馬德里召開,本會黃碧霞修女代表參加,會場正設於主教居住的道明會大修院,當主教看到黃修女時,不禁高興的掉下淚來,二十年的時間沒有見到自己的修女,如今乍然重逢,怎能不悲喜交集呢?在兩個多星期的會期中,黄修女代表全體修女晨昏定省、路盡孝思,也將在台修女的心聲一一奉告,主教不厭其煩的詢問修女的消息,盼望來台的心思全寫在臉上了。在馬德里時,主教曾特地為我們修會献祭,黃修女是唯一的參與者,當時主教望著他女兒的代表說:「雖然只有妳一個人參與這聖祭,但我卻像看見到你們整個團體,沒有一天我不為妳們祝禱,我常祈求仁慈的天父福佑你們,使妳們能忠心地在中國教會侍奉上主,造福人群」寥寥數語道盡了主教的心聲,也充分表露出他關愛本會的心情、黃修女以前沒過主教,但在馬德里期間親慈顏,對創會人產生了極好的印象。她陪主朝拜聖體,見主教一襲道明會衣,配上皓白如雪的長鬚,跪在聖體前一副飄然模樣,寧靜安祥的儀容令人深印心底。
           主教帶黃修女逛馬德里鬧區,遇老友即喜的代為介紹,那種欣慰滿足的模樣,使他的女兒更以身為中國修女為榮。最讓人難忘的是主教神秘的領黄修女到一家銀行,把存摺中所有的八千西幣盡數提出交給她,溫和的說、「下次妳自己出來,用這些錢買點小禮物,替我帶回去送給每位修女當作紀念。」黄修女按主教的意思挑選了一組祭器及每位修女一包針:當主教看到那組精緻的聖爵和酒水瓶時,滿意的不斷撫摸長鬚,當他看到那些針時卻笑開了,幽默的說:「孩子,妳代我送針給修女們,有象徵的意義吧!」的確!修女們可以藕著針感念主教的德表,效法他的熱心和爱心,在每日生活中織繡成一副美麗的作品,美化教會和社會。主教常因時因地,藉機會教育、給晚輩適當的訓誨:有一次他帶黃修女去看無花果樹,要她學習無花果的精神:「妳看,她的樣子太不起眼,長了果子也以寬大的葉片遮住,果小而味美,希望妳多想想。」這是者的話語,言淺而意深:修女們若常有機會與創會人相處,受其薰陶,定能改變氣質,增進靈修:可惜西班牙與台灣相隔萬里,無法親主教的耳提面命,令人徒呼奈何!主教在會議期間與黃修女朝夕相處,一定回憶起了在福安初創修會的情景,他對女兒的懸念也更加深了!這事從他晉見萬民福音部羅西樞機,面陳渴望來台的心一事即可知曉。主教除面述心願之外,還撰寫了長達五頁的報告給聖部。

 

 

3.創會人在台灣

           一九七四年,羅馬萬民福音部准許主教來台定居,十月十七日主教離開西班牙,但好事多磨,方抵羅馬即因胃潰瘍宿疾發作,被迫返回西班牙,如果這是考驗,我們的主教堅强的度過了,稍事療養後,十一月下旬主教再度由西班牙直飛台灣。十一月二十二日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于斌福機親率主教、神父、修女及教友等代表前往迎接,時值我國退出聯合國不久:一位在中國住了三十六年的外籍總主教,於秋回來與國人共患難,算得上大新聞!當時在機場召開記者招待會,總主教站在睽違了二十多年的中國國土上,眼中閃著激動而快樂的淚珠,他一再表示:中國是他的故鄉,他要安息在中國的土地上。十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三時,主教抵達斗南,受到鎮長、教友和修女們的熱烈歡迎。從此,主教和他一掛念的女兒們,終能朝夕相聚、永不分離了。

 
 

 
         
          主教定居在斗南總會院近六年。我們為他慶祝了米壽、鐸六十年祭九十大壽。一九七五年元月二日,斗南聖堂嘉賓雲集,慶祝主教八八誕辰及晋鐸六十年,賈主教、鄭主教及十餘位神共祭,台下還有五十四位神父,及眾多修女、教友共襄盛會。主教一人在西班牙孤單的生活了二十年,如今在台灣受到眾人如此的愛戴與祝賀,相信他老人家心中定感欣慰。這兩次慶典為主教及修女們留下了溫馨的回憶,下列兩副對聯正是最好的存念。「米壽靈樁將不老,鐸聲甲子已重新」「九旬老人,心存中國河山,河山並壽;一代善牧、懷念台閩教友,教友同欽。」主教在斗南六年,修女們對他的為人有更深的了解和愛戴。這六年時間,實在是天主對我們的厚愛而賜給的。雖然主教沒有外在的功業,但他每天祈禱默想、唸玫瑰經,静觀的心靈、安祥的儀態深深吸引了周遭的人,我們相信,因著他的虔誠,一定為嘉義教區和中國教會挣得了許多福寵。


4.安息主懷

            一九八〇年五月六日下午兩點,創會人安祥的過世。逝世前一星期他跌傷了腿,帶著這份痛楚和犧牲,他走完了人生最後的一程,他的死因是「肺炎導致呼吸衰竭」,前後只有三天:五月四日晚飯還和修女開玩笑,九點多卻顯出呼吸不正常,次日清晨又恢復了原來頑皮的模樣,睜大眼睛觀看四週,似乎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修女圍著他?當他示意修女為他修剪上唇的子時,大家心理明白:創會人已準備歸天了。神父、修女、教友都來看望他,他不斷的說:「我看見天堂上好多人在等我」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以創會人純潔聖善的心靈,在臨終前到諸聖相迎,不亦宜乎!病中的創會人不斷呼喚「耶穌、瑪利亞、若瑟」不斷劃十字聖號,一再要神父傅油〈已過終傅但忘了。〉神父走時還用西語說:「非常謝謝!」知恩有禮的態度一直保持到最後。
          他過世時,安祥平和沒有一絲扎和痛苦,看來仿佛熟睡:望著他慈祥的儀容,復活的信心和希望油然而生。五月十九日下午兩點舉行殯葬禮儀,到場參禮者除羅總主教因病及成主教出國無法參加外,其餘全台各教區主教都來參禮,殯葬彌撒由賈總主教彦文主禮、講道,彌後由狄剛主教致謝詞,斗南本堂林少蒼神父報告創會人生平。家祭及公祭即行出禮,送殯禮隊共有十五項,隊伍長達一公里餘,經過斗南最熱鬧的街道,行人多停步瞻仰,這是斗南天主教殯葬禮儀中最隆重盛大的一次,主教生前克己忠勤,死後有此哀榮,可謂相得益彰。斗南聖三公墓是安厝創會人的地方,離會院不遠,修女們隨時可前往憑弔仰。高師謙神於創會人逝世後,每日於靈前獻祭,與修女們共同祈禱,回想六十年前的往事,深覺人生如寄,有何可留戀?創會人一生秉承道明精神|手持真理心懷仁愛,勤奮不懈的為主生活了九十二年,如今求仁得仁,相信天主一定會給予他最光榮的賞報。
          創會人生前關愛中國和他手創的修會,死後更形粮近。「我常所求仁慈的天父福佑妳們,使妳們能忠心的在中國教會中侍奉上主、造福人群。」這是他在西班牙時所說的话,如今在天上,他一定也懷著同樣热切的心神為我們轉求。他本身是一位外籍教士,卻為中國奉献了寶責的一生,身為他手創的修會 - 中華道明修女會的一員·豈不更該效法創會人的精神,為中國教會献上自己的生命,以宣道、以慈善、以教育等工作,在天主給我們安排的中國國土上,勤懇的服務?
           願創會人的德範常存在我們心中、表現在我們的生活上:願他在遺囑中留下的盼望,終能達成「顧今世與我相識的人,有朝一日都在天鄉歡聚。」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瞻仰姊妹們心中存念的創會人精神。

一、熱愛耶穌和聖母
     在創會人卧房的門上貼著耶穌聖心像,創會人每次進出,只要記得都會口親它,一天之中不下數十次,從他門前經過常會聽到他短誦:「耶穌我相信,我望,我愛。」他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静觀天主中度過:除舉行撒及誦唸日課外,唸珠不離左右,尤其最後兩年,他完全不管俗事,一心只想天上的事;每次去探視他,幾乎都看見他在玫瑰經,藉著静觀的簡禱,他整個人沉浸在天主内,目睹他祈禱的神情總令人感到:天主仿佛親臨此地!那樣寂靜、那樣安祥,使人有置身於天堂之感。創會人參與禮儀的肅穆虔誠更令人望塵莫及,每逢大膽禮,他總要到斗南聖堂和教友共度:在一個多小時的禮儀中,近九旬高齡的他總未曾擺動一下身體或變換身姿。禮儀完畢也不喊累、且年年了此不疲。「虔誠參與禮儀」是道明會的精神,在創會人身上充分彰顯了!

二、謙遜:
     這正是創會人在遺囑中對我們的訓語:「我向妳們建議的一個最重要的品德是謙遜。」他本身的生活就是一面謙遜的鏡子。他雖貴為總主教和創會人,但無論事情大小都要先請示會長,會長首肯他便高興微笑,會長若認為不妥,他也欣然
接受,這種源自謙遜的服從精神,常令修女們自嘆不如。修女有時因忙碌慢待了他,他從不發怨言,處處為人著想,不給人添麻煩,在寂寞中仍安然自得:給予他的飲食無論喜歡與否都高興的品嚐,使服侍他的修女高興,他不僅對長上謙下,對小修女也
「聽命」,有時下午吃了點心,晚餐時仍不餓,但修女認為應當多吃才有體力看看修女,然後順從的讓人扶他到餐廳,進餐時也常順服人亦多吃一點,「善解人意、謙抑自下」是創會人最令人欣賞的美德。在靈修上,他常利用和好聖事與天主保持深切的來往;常見他在彌撒後緊跟神父出堂辦告解,有時一星期告好幾次,這不正是謙遜的表現嗎?有一次,他因年老體衰、行動不便,希望天主早日召他回去,一位神父回答說:「您要多活幾年是天主的聖意」他一聽這話,立即露出馴服接受的態度。「或生或死都是為天主」這是最高的謙德。他喜歡給修女們作彌撒、送聖體。這些言行都源自長年謙遜的修養。
 
三、資窮細心:
     他帶來台灣的行李,大部分是在大陸時穿過用過的,雖已古舊卻不丢棄:使用東西若能分兩次用,絕不一次用完:為了方便,修女常讓他房間的燈亮著,他每次離開總提醒修女關燈,他自奉甚簡,但有好東西,立刻與人分享,看到修女高興稱謝的模樣,他那可愛的笑容便持續不斷。在大陸時變賣己物、躬耕自種,以維持修院的生存,不也是貧窮的表現嗎?除了神貧,他也很細心,別人因疏忽忘了關門,他常自動關上:在大陸時,有一次看到修女的衣服上有灰塵,立刻拿起刷子幫那位修女刷乾淨;他常注意他人的需要,總不忽略對每位修女的關懷。
 
四、親和幽默:
      他從不以大人物自居,平日向他請安,他總是親切的應答:他剛到斗南的當天,雖已疲憊不堪,仍不停的擁抱親吻,關愛的心靈、慈祥的眼神使人深覺溫暖。他有赤子之心且深愛孩童,口袋中隨時準好糖果,行動尚方便時,每天都從三樓房間到樓下和小朋友們嬉戲,孩子們「阿公、阿公」聲聲叫唤,他袋中的糖果也逐漸減少,都分完了才高的坐下,任由孩子拉他、扯他,總不厭煩,一會兒輕撫孩子的臉、一會兒拍拍孩子的頭,小朋友在他四週又叫又跳,這副感人的畫面,任誰見了都會發出由衷的微笑。他喜歡聽人唱歌,尤其是輕鬆活潑的歌,每次聽完就輕拍
他的兩支拇指以表示喜樂:他也有聖道明的幽默感,常順著修女的舉動開玩笑,修女拿起紅巾當鬥牛士、他就豎起兩指當牛,玩得不亦樂乎。修女願見他笑,常要寶逗他他總迎合修女的心意,自娛娱人:他喜愛整潔,常修整長鬚:撫摸他銀白美麗的霸鬚
成了修女們的一大樂事,有時扯痛了,他也不生氣,只是笑笑示意。
    深度靈修和西班牙人樂天知命的性情,是他深得人心的原因。要來台灣之前,他還所顧忌,不知是否受歡迎?其實顧忌是多餘!在他未來台灣之前,每逢他的主保或生日會院都設有壽堂慶祝,雖然大部分的修女都沒過他,卻早已敬愛他,渴望能親睹他的風采;第一次見面時大家都不自的被這位「天主的人」所吸引,而自然流露出無限親情。他定居南的期間,修女們從他身上看到的、學到的,更多,更實際。他有如在暗中發光的燈,默默的照耀,不喧嚷也不強烈,但却讓人覺得温暖舒適、回味無窮。

   
                一九九五年三月四日